无论是钢贸商主动还是被动,都在降低手中资源量,低库存或者是零库存成为商家对待8月跌跌不休的热轧市场主要操作手段。唐钢按照协议量的45%交货,邯宝则要求一般协议户按照40%的协议量交货,本钢则要求协议量的100%订货,承钢则按照60%的协议量交货,鞍钢要求按照100%的协议交货。从9月份一线钢厂对协议户的资源投放量来看,环比是出现一定的下降,这也与当下社会库存持续下降相吻合。 也能从今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仍旧持续攀升,日产粗钢保持在220-230万吨左右,但是社会的流通库存却是持续的下降,各地区贸易商资源断档现象普遍等状况体现。同时,随着商品的不断发展,钢企追求高端化趋势日益加速,热轧市场冷热轧的转化比是持续攀升,今年最高达到了48%。 板材市场后结算的机制也使得贸易商对市场更加敏感。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多数上市钢企实现了盈利,然而我们的钢贸商却是苦不堪言,现下这种依赖机制仍不能完全泯灭,因此,相互关联性也就不会改变,钢贸商在后期反向倒逼钢厂作出调整仍存可能。 今年5月和7月出口总量均超过了800万吨,而4月和6月出口总量也是在700万吨以上。我们的热轧出口也是明显回升。1-7月份热轧总出口量达到681.03万吨,同比接近翻番。但是普通中厚宽钢带和热轧薄板的出口同比增速要远远小于我们的高端产品镀层板、涂层板以及合金板。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出口大幅抬升的主要表现仍旧是集中在了高端产品还有合金板材,这也使得我们钢厂在生产材料的配置上也更加注重高端化。 出厂价或者是增加追补和保值,进而将成品材价格拖至下一个台阶。目前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这种模式对于当下融资成本高企、钢市利润下滑情况下,具有较稳健的特点。随着钢市信贷的收紧,钢材资金成本抬升,且需求下滑导致了资源流通受限,仓储费用以及资金占用成本推高,对于市场形成制约,也体现了直发的优势,这也能解释当下产量高企,流通资源量大幅下降形成空缺的原因。 在钢企竞争加剧,钢贸商取消长协趋势加速以及今年有蔓延可能的情况下,9月份热轧市场“反噬”风险增强,意即由现下的低位成品材价格反向倒逼钢厂降低 社会库存是连创低位,资源断档现象依旧普遍,我们跟踪统计的钢厂给协议户的加权平均发货比例是持续下调,整体资源的压力不大,却仍旧未能支撑现货。 涂层比也在抬升,而这也能从钢企今年以来调低了薄规格和锰产品订货比例,调高普材订货比等操作得以体现。国内热轧市场今年普碳薄规格的加价则是出现明显的上升,部分由原来的50-60元,一度上升至100-120元,而锰材质的加价则由原来的150-160元下降至100-130元,直接对市场的价格形成一定的拖累。 贸易商却受制于成交的下滑以及面对完成协议量的任务压力而被迫调低市场价格,而这也将反向作用于钢厂的指导价和订货价,挤压钢厂盈利空间,整体形势较不乐观。以河钢为例,最新出台的7月份行情结算后的成本价邯宝在3250元,根据价格监测数据显示,7月份天津市场5.5mm普卷的运行平均价在3246.087元,邯郸市场平均价格在3265.217元。 社会库存是连创低位,资源断档现象依旧普遍,我们跟踪统计的钢厂给协议户的加权平均发货比例是持续下调,整体资源的压力不大,却仍旧未能支撑现货。 涂层比也在抬升,而这也能从钢企今年以来调低了薄规格和锰产品订货比例,调高普材订货比等操作得以体现。国内热轧市场今年普碳薄规格的加价则是出现明显的上升,部分由原来的50-60元,一度上升至100-120元,而锰材质的加价则由原来的150-160元下降至100-130元,直接对市场的价格形成一定的拖累。 今年5月和7月出口总量均超过了800万吨,而4月和6月出口总量也是在700万吨以上。我们的热轧出口也是明显回升。1-7月份热轧总出口量达到681.03万吨,同比接近翻番。但是普通中厚宽钢带和热轧薄板的出口同比增速要远远小于我们的高端产品镀层板、涂层板以及合金板。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出口大幅抬升的主要表现仍旧是集中在了高端产品还有合金板材,这也使得我们钢厂在生产材料的配置上也更加注重高端化。 我们流通市场的库存总量则是持续降低,热轧卷板总库存量调整至了266.5万吨,年内降幅超30%,已下降至2009年4月来新低,其中华北主导区域北京市场库存已下跌超3/4,由年初最高的8万吨库存水平狂斩至现下的不到2万吨,天津市场库存也缩水近一半,上海和广州库存也相继下滑至2009年4月份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