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等地由于快速发展及交通便利等条件,我国的主要钢厂、钢材集散地多分布与此;随着东部等地区钢材消费力度逐渐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原本的分布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近些年以来,首先是国内大型钢企加快向中西部发展的方向,宝钢、武钢等纷纷在新疆、广西、四川等地投资、收购钢厂,就近生产、供应钢材资源,抢占市场份额;也有越来越多的钢企、钢贸流通企业纷纷加入抢占中西部市场的队列、近些年来,中西部地区钢铁物流园等相关设施明显增加。因此,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未来的钢材市场需求会逐渐强于传统的沿海地区。 GDP高于市场预期且仅略低于年度目标,说明在我国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经济发力尚可;在调结构的过程中,房地产、固定资产等投资增速的回落,却在明明白白的告诉市场,下游行业的实质性钢材需求正在减弱,那么首季度经济的疲软,到底会对钢材市场产生哪些影响,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分别来看一看。 我们可以确定其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然而,就钢铁行业而言,其主要的下游用钢行业景气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走弱,包括房地产开发、新房屋竣工、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均表现不佳。 作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以基建投资为主体,国家最新的铁路建设投资、棚户区改造,打造重点校城镇等均在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这就意味着着,我国现有的钢材区域分布结构需要有重大的调整。
然而我国的钢铁总产能还在呈现增加趋势,当前产能利用率不足80%,市场供应压力持续高位运行,供求过剩矛盾一直困扰着中国钢铁行业,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增速的收窄,也就预示着未来我国钢厂之间的竞争会更加的激烈,有限的需求,势必会倒逼钢厂总产量适当的回落,否则恶性竞争下行业更加无法生存,就这一点来看,经济疲软,反而还有利于帮助我国钢铁行业优化调整。
我国经济结构正在从此前的投资拉动转型至消费拉动轨道,基建投资增速的大幅缩减必然将影响到钢材消费的增长。与此同时,全球钢协预计,2014年全球钢铁需求将增长3.1%至15.27亿吨,增速较去年下滑0.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国钢材出口业务或许也将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始终维持在600万吨以上高位。 |